技术支持|售后服务|客服中心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新闻动态 > 正文

新闻动态

运动猝死是怎样发生的

来源:    作者:    发布时间:2012-12-26 9:39:54

日前,在首届广州马拉松10公里比赛上,21岁的大学生陈某在冲刺中突然倒地,心跳与呼吸骤停。尽管在送医后经过紧急抢救,该选手还是在19日凌晨因抢救无效死亡。
  这位青年人在运动中猝死,让不少人大吃一惊。平常看着好好的,怎么突然就去了呢?
  其实,在东莞,因剧烈运动而猝死的也不乏其人,30-40岁的年轻人运动猝死的比例高于老年人,其原因,多与某些基础病未被发现有关。
  当前,部分中小学校已经不再开展诸如3000米、5000米这样的长跑运动。
  那么,剧烈运动猝死究竟是怎么回事?人应该如何锻炼才能避免风险?
  猝死与基础病密切相关
  人体就像一个弹簧,劳累就是外力。当劳累超过极限或持续时间过长时,身体这个弹簧就会发生永久变形,免疫力大大下降,导致老化、衰竭甚至死亡。
  康华医院心内科主任朱永宏介绍说,跑步、游泳、打球,都可能会出现猝死。从近年来的接诊情况看,东莞因为运动造成猝死的也不在少数。某企业负责人就是在篮球场上感觉不舒服,在场边休息了二三十分钟后,被发现已经猝死。
  剧烈运动时,人体代谢率剧增,心脏将通过增加每分钟心输出量(指每分钟左心室或右心室射入主动脉或肺动脉的血量)来满足人体代谢率增加的需求。与平静时相比,运动时输出量将增加4至6倍或更多。未经训练的人,主要通过加快心率来增加心输出量,而职业运动员则依靠增加每搏量来增加心输出量(每搏输出量指一次心搏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)。正常时心脏每搏量约60至80亳升,运动时每搏量会增加数倍,使心脏承受巨大负荷。长此以往,运动员心脏将发生“适应性改变”,心腔扩大及室壁增厚,这意味着对血液的供量要求比普通人更高。如果在剧烈运动中出现心脏骤停,他们的耐受时间反而更短,更容易造成猝死。
  猝死与人体的一些基础病有密切关系。一般来说,有高血压、心血管隐患的人,剧烈运动后更容易造成危险。朱永宏说,在近期,医院会诊的一名病人患有高血压,但没有注意吃药。出去买菜时,一骑上自行车就马上因脑出血倒下了。
  东莞因剧烈运动造成猝死的,30-40岁的年轻人更多。
  其原因在于,朱永宏说,相对患有慢性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来说,年轻人往往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不甚了解,以为自己可以“拼”,这就容易造成突发状况。部分年轻人在卡拉OK或者吸毒时过high,也会突发疾病。
  此外,长期从事比较劳累的职业也会引发猝死。从目前接诊情况来看,医院还接收过部分工作强度大的一线女工。
  心源性猝死最常见
  导致运动猝死最常见的原因是心源性猝死,其原因,一是运动者患有潜在心血管疾病,二是参加超负荷运动导致心脏缺血。
  但作为一种先天缺陷病,先心病的患者逐年增加。根据省人民医院统计,广东省每年新生儿中先心病患儿约有7000多例,该院每年治疗的先心病患者有3000多例,达到了一半,其中有20%是广州本土病例,60%的患者是省内其他市的患者,其中东莞占2%,20%为外省患者。
  从去年开始,“东莞市先天性心脏病流行病学调查及规范化治疗”这一重点科研项目在太平人民医院启动,对全市57万小学生进行先天性心脏病筛查。截至目前,该院在东莞全市15个镇区对约31万学龄儿童进行了先天性心脏病流行病学调查,发病率为2‰。今年寒假以前,太平人民医院将完成东莞市剩余26万小学生的先心病筛查,随后,将对先心病发病因素、发病率情况进行分析。
  对比全省新生儿先心病的发病率7‰-8‰,东莞学龄儿童的发病率变成了2‰,显得不合常理。
  医生分析说,东莞2‰的发病率还是明显偏低,这可能跟东莞外来人口众多,不少孩子回老家去上学有关。此外,复杂先心病如果不进行治疗,死亡率非常高。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救治,先心病患儿3岁以前死亡率将高达50%,其中新生儿期死亡率占25%。
  有调查人员介绍说,筛查出的部分先心病患儿,此前并不知道自己患病,如常人一样参加运动,这其中就存在隐患。
  跟学龄儿童相比,对所有东莞市民进行类似的全面筛查就不那么现实。对于自己身体的全面状况,不少人还是不太了解,因此,进行剧烈运动时就少了防备。
  跑,还是不跑?
  对于长跑等剧烈运动项目,东莞的一些学校已经少有开展。特别是女子3000米和男子5000米项目,多数学校已经不开展,学生体质下降以及避免学生猝死或受伤是导致这种情况的最大原因。
 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体育系主任邢红林教授说,该校取消两个长跑项目是出于现实考虑。这两项运动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,大部分学生达不到要求,上场有一定危险性。由于缺乏体育锻炼的参与意识,长跑也少有学生参与,例如在校运动会中,这些项目都没有什么人报名,往往跑到最后都没人看了。
  邢红林说,一些学生的身体素质实在太差了。每年新生入学都会进行体能和体质测试,结果都不太理想,这增加了校方对长跑危险性的担忧。
  邢红林说,如果用曲线来比喻学生的身体素质,那么大一的学生可能处于最低谷。学校会针对新生做一些强化训练,如让老师经常带学生去跑跑,增加其心肺功能。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,学生的身体素质会在大二、大三时有所好转。到了大四,因为工作实习等原因,身体素质又有所下降。
  对于运动会取消女子3000米和男子5000米项目,受访的学生有两种态度。部分表示无所谓,因为长跑太辛苦,很少有人愿意参加,对身体素质是个巨大的考验,这个项目在他们看来有些“脱离群众”;另外一些学生则认为,长跑可以凝聚团队力量,取消了有点可惜。“一个人跑,十几个人在场内陪跑、喊加油的场景就看不到了”。
  取消长跑项目后,多数学校都为运动会增加了趣味性内容,以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其中。这也是校方的一种考虑。城市学院即将开始的秋季运动会中,就将长跑改成了4×800米这类的分段竞赛,既能增强学生的参与度,也达到了锻炼的目的。
  邢红林说:“现在我们的大学体育课程,可以说是在恶补初中、高中的体育。”
  他说,应试教育、体育锻炼意识缺乏等因素,让中学和大学的体育锻炼出现了断层,在面临篮球、排球等选课时,大学老师教给学生的只能是一些基本的入门常识。
  剧烈运动前应做评估
  朱永宏说,详细的心脏检查程序和先进的检测手段,并不能保证排除所有潜在危险。心脏功能在休息时,以心跳和呼吸频率为主的各项指标都很正常。运动时,这些指数会明显升高,甚至变化无常。因此,即使是专业的心脏检测也很难做到扫除所有潜在危险。
  当然,普通人的心脏检测与运动员有所不同。专家建议普通人进行强度较大的运动前,最好先做一次体检。这些项目包括心电图,可检测出心律失常、心梗等显性的、处在发病期的心脏病;运动平板试验,可动态观察心脏是否存在隐患;动脉硬化检测,可早期诊断和筛查出动脉硬化。
  医生说,预防是避免意外的最好手段。虽然运动猝死看似防不胜防,但还是有方法可减少意外发生。
  心脏病人运动,可请专家开一个“运动处方”。原则有四点:有规律性、小量起步、慢始慢终和有氧运动。
  如心绞痛的病人可以散步、慢走、甩手、太极拳、老年体操等,每次20-30分钟为宜。搭桥或支架的病人也能根据兴趣爱好进行慢跑、爬楼梯或健身操等。但家族中有心脏病史、脑血管意外病史,本人有心脏疾病史、晕厥病史、“三高”或冠心病家族史的高危人群要特别小心。

  朱永宏说,对于普通人来说,有一个非常简单的检测运动量的方法,那就是数脉搏:最大心率=220-年龄。中老年人跑步锻炼的最适宜脉搏为本人最大心率的60%。如60岁的人参加长跑锻炼,脉搏应控制为每分钟90左右。40岁的人,脉搏不超过108。
  在运动过程中,朱永宏建议,应适当补充一些盐水。如果出现短暂的心绞痛,或是感到咽部哽咽、咽东西费劲,或是头晕、心慌、恶心、胸闷、出汗、浑身无力,就要中止运动,进行休息。冬天人们喜欢晨练,在寒冷的气候环境里,如果运动方式过于激烈,很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病,导致猝死,所以最好选择中午到下午2时之间进行锻炼。这个时间段,在一天之中气温最高,人的情绪也比较稳定,比较安全。